2008年6月6日 星期五

Le Marais I : Saint-Paul


Gus Van Sant-Le Marais   
位在巴黎歷史文化發源地的塞納河小島旁(île de Cité),瑪黑(Le Marais)成了右岸早期開發歷史悠久的區域之一。法文Marais是沼澤的意思,古早時期這裡都是灌溉小田,供應蔬果給旁邊島上的城市居民們;十二世紀法王Philippe Auguste用圍牆圈起了巴黎最早的防禦腹地,東北邊的圍牆就圍到了瑪黑區,現在還看得到城牆的遺跡;十四世紀Charles V曾離開Cité島上的宮殿遷居瑪黑,這裡開始有小小的皇室光環;十六世紀時,皇宮貴族和布爾喬亞(Bourgeoisie:因商業發展而興起的資產階級)為了尋找更大的土地蓋他們的豪宅而來到瑪黑區,直到Henri IV在現在的孚日廣場Place des Vosges興建宮殿,瑪黑整個就發達了,經過了十七、十八世紀貴族們舉辦奢華舞會夜夜笙歌,還有國王們大肆地在這裡餋養著情婦的全盛時期,好大喜功的太陽王LouisXIV遷都華麗無比的凡爾賽宮之後,瑪黑這個貴族的失寵兒成了工匠、藝術家們落腳的地方,十九世紀末加入了中東歐的猶太移民,猶太教堂、學校,猶太雜貨店、麵包店,以及傳統猶太打扮的大鬍子先生們組成了巴黎的猶太社區,但這讓瑪黑在二次世界大戰巴黎被德軍占領時成了攻擊的大目標而後被遺忘沒落;等到70年代André Malraux(法國作家,也是戴高樂總統Charles de Gaulle的文化部長)為瑪黑區不同時期特色豐富的建築做了區域整合更新,各式藝廊、工作室才於是逐漸聚集成市;80年代開始瑪黑受到Gay們的青睞成為藏著Gay Bar、Gay餐廳、Gay書店、Gay服飾店等的巴黎時尚同志區。以古老的歷史建築作為背景,在石板小巷弄的迷宮裡,各個不同的族群揉合交織出瑪黑相互對立又彼此融合的特有文化。##ReadMore##

瑪黑區的散步從南端的Saint-Paul一帶開始,就從Saint-Paul地鐵站出發:

CorinthienIoniqueDoriqueÉglise Saint-Paul-Saint-Louis是十七世紀Louis XIII (Henri IV的兒子)下令建的耶穌會教堂,古典建築比例排列的希臘Corinthien式石柱結構成了這座受到義大利傳統建築影響卻又留有哥德影子的新建築,內部是我覺得過分裝飾而失去了神聖莊嚴的義大利巴洛克Baroque裝潢,但鑲著穿透陽光的花窗一個疊著一個的圓頂整個迷惑住了我,站在殿堂神像前還桀驁不馴地把頭仰得半天高,巴黎有多到我都不想再進去的教堂,是什麼把我騙進來的:聖廳四角以Louis XIII為主題的畫不見了一幅,卻補上了Delacroix的真跡;門旁兩個盛著聖水的超大貝殼是Victor Hugo住在附近的孚日廣場Place des Vosges時奉送給教堂的,我不信聖水這玩意兒,但摸摸大文豪雨果的大貝殼,讀起法國文學應該會如有神助吧!(笑)
Eglise Saint-Paul-Saint-Louis-inside Eglise Saint-Paul-Saint-Louis    



L'Atelier du Chocolat 教堂旁的L'Atelier du Chocolat (109, Rue Saint-Antoine)是在法國有33家店鋪的Bayonne小鎮家傳巧克力工坊,話說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發現美洲新大陸,把Maya瑪雅人和Aztec阿茲特克人用可可做成的超級香卻狠苦的聖飲Tchocoalt帶回西班牙獻給女皇(瑪雅人相信可可是神賜給他們帶來快樂的食物,每年四月還有祭拜可可神的慶典),可可在加入了糖、牛奶或是香草、蜂蜜、肉桂等等調味後成了歐洲貴族飲料(固態的巧克力要到十八世紀才在義大利北邊的Turino出現),十七世紀時猶太人因為受到宗教壓迫 從西班牙逃難到法國,就把製作 巧克L'Atelier du Chocolat-Les Gourmandises力的技術帶進了法國南部的小鎮Bayonne,法國的巧克力手工藝就從這裡開始。L'Atelier du Chocolat是小鎮上目前還碩果僅存的幾家老店鋪之一,他們的手工巧克力沒 有高級精美的包裝,甚至狠闊氣地一大片一大片切來賣,但絕對是真材實料地無敵好吃。





 


夾在Rue des Jardins Saint-Paul, Charlemagne, l'Ave-Maria, Saint-Paul四條小路之間的Village Saint-Paul最早在西元七世紀是女修道院,十四世紀成了法王Charles V的後花園,現在則是巷道與住宅交錯形成的復古小聚落,從狹窄的巷弄裡隨意彎進廊道,來到豁然開朗寬闊的庭院,幽靜迷人的風情構成舊瑪黑獨有的氛圍,藝術小村裡五花八門的古物、創新設計、手工藝小店一間挨著一間等著好奇的探險者進來發現不同的驚喜:

NO.49 Aux Comptoirs du Chineur
櫥窗裡70年代的bubble chair吸引了我的目光進到這間整個chaos得狠有藝術感的美式舊貨店(那是Eero Aarnio的真品!真不知道是怎麼弄來,又怎麼吊在天花板上的,要價3200€!),亂中有序地堆放著愛假裝酷酷老闆Laurent的收藏,主要來自50-80年代:牛仔靴、VANS、Converse、高跟鞋、超復古太陽眼鏡、背包、衣服、黑膠、吉他、家具、奇怪人形玩偶、無敵古老的Gameboy,等等各式雜貨。It's not my style, but Lauent really has taste of all these stuffs, you'll not find any outright junk in the store!

NO.33 As'art
Jean-Paul Merlin和Danielle Bastelli兩個工程師,因為有相同愛好而成為好朋友、合夥人,在1991年一起創立了這間以非洲藝術為主題的藝廊,展示著從家具飾品到手工藝小玩意兒等各式藝術品,不同於一般非洲藝術的木雕圖騰,他們周遊非洲列國找到了許多天真逗趣的東西,可以感受到來自於原始的淳樸。

NO.25 Objets Trouvés
買賣二十世紀家具,有椅子癖的人會相當喜愛的失物招領處(法文店名原意),店門口那些在藤蔓下悠閑乘涼的桌椅們,以及總是有人比我搶先一步坐在上面的大銅椅實在讓人很難錯過這家明明很低調的店,我一直坐不到的銅椅是巴黎設計師Xavier Dumont 的系列作品之一,桌子椅子家飾們雖然用的都是金屬材料,特殊的形式和質感卻讓他們都像是昨晚剛從森林裡走出來,迷路到城市裡的樹精靈。

NO.21 Au Passe Partout
passe-partout是種可以兩頭轉換,設計用來打開城堡裡每一扇們的神奇鑰匙,這間小小的店裡陳列著各式古物,不像一般華麗的古董收藏,這裡盡是工具、小刀、開酒栓等等可能會被誤認為是破銅爛鐵的玩意兒,而其中最多也最吸引人的就是大大小小不同樣子,我只在歐洲古裝電影裡看過的古董鑰匙,Marc Feldman收集鑰匙已經超過30年,他走遍法國各地尋找十六到十八世紀時留下來的鑰匙,他還寫了一本關於鑰匙的百科全書,被我問到為什麼對鑰匙如此著迷,他只笑著說Pourquoi pas為什麼不? 雖然有著怪咖的收藏,但其實Feldman先生是個彬彬有禮又健談的正常人。我想這些鑰匙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們帶領著對於古老歷史傳說的幻想進入另一個神秘的時空,但實際上他們可都是一把上百上千歐,而且現在已經無法開啟任何一扇門的鑰匙們。

NO.20 Thanksgiving
在櫥窗裡滿是好萊塢電影明星、搖滾爵士人物小模型的美式旅館Hôtel du 7e Art旁邊的小雜貨店是住在巴黎的美國人們想念媽媽的味道時一定要來報到的地方,整齊地擺滿了從美國運來的各式食物,常常看見美國媽媽們像搬家似的抱著一堆東西走出來,女主人Judith Bluysen是嫁給了法國先生的紐約客,雖然巴黎有的是美食,但異鄉人終究會想念從小熟悉的滋味,於是在1990年開始經營美國食物進口的小生意。雜貨店的二樓是家庭式的餐廳,供應著Judith自己非常喜歡就也想讓別人嚐嚐的Louisiana傳統美食,而且會根據每個月不同的節慶推出季節菜色,還有真材實料的Homemade Cakecup:嚐一口濃郁的起士、綿密的口感、肉桂和萊姆酒的若隱若現都在裡面,這是紐約客做的紐約Cheese Cake;連只是為了感覺很健康而硬吃紅蘿蔔的我都狠喜愛的Carrot Cake,保有紅蘿蔔的甜味,混合了肉桂的香味和杏仁顆粒,再加上味道奇特的甜奶醬,從此紅蘿蔔蛋糕不再是埋伏著蔬菜的地雷點心。

NO.15 Coté Cailoux
嗜甜食的小女孩夢想著長大了要擁有自己的甜點店或是巧克力店,結果卻成了珠寶設計師,店裡色彩斑斕的水晶、珍珠,各式各樣的飾品,無敵熱心的女主人Diane如數家珍地解釋各個東西的來歷以及報我知道哪裡的什麼甜點是巴黎最好吃的,一邊聊天一邊尋寶,我一不小心就在這裡待了一個下午。Diane當了十幾年的飾品教授,有很多管道得到讓人掉下巴的便宜貨(作品常出沒在女性雜誌的巴黎珠寶設計師Philippe Audibert的墜子我以2.5€入手!),很多飾品店老闆都是這裡的常客,來這裡買東西回去自己店裡賣好幾倍的價錢,Diane還賣自己設計的單品,有著極度誇張和柔和細膩的極特色,也以很公道的價錢修理生病殘廢的飾品們,Diane的熱情豐富了這間小店,成了我在巴黎最喜歡逗留的場所之一。

NO.13 Au Petit Bonheur La Chance
店裡整個堆滿了溫馨可愛的鄉村風格廚房用具,最近一直在偷偷肖想著屬於自己的單身小公寓,簡直就想把這些全部都搬回家,小學生舊式的筆記本、鉛筆、文具用品讓我想起了Robert Doisneau黑白照片裡課堂上的小學生,我這個從小就超愛買文具,可以在文具館逛好幾個小時的文具癖當然也想把這些全部收到我的抽屜裡,沒有了不起的什麼,但洋溢著的小小幸福包圍著每個進來探險的人。

NO.11 Niou
大人和小孩都會一頭栽進去的玩具店 ,繽紛的色彩,設計感強烈的創意玩具,好玩的童書、可愛的房間裝飾物,無厘頭的包包、T-shirts、小玩意兒就像藝術品一樣在這裡展示著,整間店活潑得跟在樹藤穿梭跳躍的小猴子似的。


瑪黑是巴黎少數保有古老羊腸小徑和中古世紀、文藝復興前期建築的區域,一大半的巴黎都在十九世紀Napoleon III 執政時由建築師Georges Eugène Haussmann計劃更新成為大大條的馬路,他為當時又臭又髒的巴黎建立了自來水和排水溝系統,可以說如果沒有Haussmann的城市規劃就沒有現在的巴黎,但卻又狠慶幸瑪黑逃過一劫留下仿佛還聽得到馬車kolokolo聲的古老樣子(但這也使得瑪黑在70年代André Malraux重整之前都還是個沒有自來水的髒地方)。  

Hotel de Sens冒冒然存在小巷子轉角的城堡Hôtel de Sens(1, Rue du Figuier)便是完整保留的中古建築之一:中世紀時巴黎屬於距離它120公里遠的城市Sens的教區,而這裡就是Sens的大主教在巴黎的住所(Hôtel的原意是房子、住宅);城堡歷史課提到在皇太后Catherine de Médicis的大屠殺陰謀下政治聯姻的Henri de Navarre和Marguerite de Valois(Margot瑪歌皇后)兩個人,婚後過著各自有很多情人的遭人議論生活,Margot在丈夫不愛當國王的哥哥Henri III又不諒解的處境下被軟禁在法國中部Auvergne的城堡裡長達八年,直到Henri de Navarre成了國王Henri IV,與Margot協議在保有皇后稱號的條件下離婚,她才得以搬回巴黎,住在Hôtel de Sens城堡裡過著Hotel de Sens-Jardin風流韻事滿天飛的生活( 關於這段複雜的著名法國宮廷史請拜讀Alexandre Dumas大仲馬的小說La Reine Margot瑪歌皇后),這棟神秘又美麗的建築物如今是巴黎市立圖書館收藏藝術相關書籍的特殊專業分館Forney,館內的藏書非常豐富,從當代藝術到極為古老的文獻應有盡有,為了避免遊客搗亂,進去時要出示巴黎市立圖書館借書證,我第一次進去的時候一直不小心碎碎念著Merde!(法文的原意是shit,但此處作為驚嘆詞使用),整修改建後還保存著中世紀古老的花雕石牆、迴轉樓梯,實在無法想像可以在這樣子的地方念書做研究,巴黎人簡直好命得過分。




轉過城堡,沿著La Seine塞納河岸繼續走到連接瑪黑和聖路易島(Île Saint-Louis)的橋旁小路Rue du Pont Louis Philippe,質感極好的紙張、筆記本、鋼筆們平靜地躺在一間接著一間的簡潔素雅書寫店裡,這裡是快絕種的愛寫字人的天堂:
NO.9 Papier+
以空白內頁為主的紙製品,包上各式顏色的質感布料和皮繩,簡簡單單的就成了筆記本中的設計師品牌。 
NO.10 Melodies Graphiques 
Melodies Graphiques-StyloMelodies Graphiques木架上整齊地排放著手工紙與手製筆記本,中央的長方矮櫃上是各式各樣的鉛筆、墨水與傳統沾墨水筆,店裡只賣沾墨水筆和木質鉛筆是有一番哲學的:使用傳統沾墨水筆一定得找張桌子好好靜下心來端正地寫字;隨身攜帶的筆類以鉛筆最自然,而削鉛筆這個動作本身更是一個安定修心的方式。用尖尖的筆尖沾了雕花古墨臺裡的墨水,我笨拙地第一次用沾墨水筆試寫,墨水量和筆勢都不好控 制,聽我說著好難,熱愛書法的店主人Eric de Tugny笑說:這是需要學習練習的,我小的時候在學校就是這麼學寫字的。我想我們都不喜歡電子郵件的冰冷、面無表情,卻又抗拒不了敲幾個按鍵就可以讓對方立刻得到訊息的及時效能,但感染著這裡如此的復古書香氣氛,任誰都會想改變書寫形式的,看著Eric一筆一劃地刻寫,仿佛是畫家面對畫布時的認真專注,書寫是一種藝術,維持著這逐漸失去的傳統則是Eric對書寫的敬意,而Eric背後那面牆上貼滿了字體、顏色無一相同的信封則是來自全世界對他的feedback。 Melodies Graphiques-lettres


走到Rue du Pont Louis Philippe的盡頭,抵達古老的街道Rue François Miron,這裡有著全巴黎最古老的住宅(NO.11-13),中古世紀的半木造房子:使用大型厚重的木材構造樑柱作為框架,牆面填充磚塊、石灰等材料,露木結構表現出厚重的自然建築風格。兩座相依為命的房子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可以在一千多年後還完整穩健地站立在巴黎的市中心,看盡這個城市的繁華興起、現代變遷。Colombage

NO.9 aZaG 
aZaGPierre Azagury悉心物色、迅速更新的設計品牌小物們在展示櫥窗裡花枝招展地把每個經過的路人都魅惑進店裡來,極具現代主義風格的燈具家飾、復古華麗的餐桌用品、搞怪的可愛玩偶、塗鴉筆記本便利貼、色彩繽紛的T-shirt和舒服毛線鞋,以及更多更多各種不同風格的玩意兒結合成aZaG這塊等著被挖掘的豐富藏寶庫。


NO.29 Sentou
1947年創始人Robert Sentou在法國西南部設立了傢俱工廠Bois de Périgord,成為販售當時有名設計師作品的首要製造商,三十年後他在巴黎開了第一家Sentou Gallerie展售自家製造的家具,其後逐漸發展加入了許多第一手年輕設計師的作品,像是野口勇Isamu Noguchi溫潤素雅的Akari紙燈、100 Drine塗鴉風格的各式規格收藏盒、筆記本、碗盤、玻璃杯等童趣的用品、Tsé-Tsé Associées極富巧思與實用價值的日常生活設計用品...,充滿夢幻、甜美、溫和、現代種種風貌的Sentou讓家有了它應該有的樣子。
Sentou-bebe Sentou-Children's Chair Sentou-Akari Sentou-Multicolor
Sentou Sentou-colorball


NO.30 IZRAEL 
IZRAEL-inside 還沒有走進店裡,聞得到的異國風情已經四處彌漫,各式各樣來自全球五大洲的香料們,尤其推薦獨家調配適合烹煮魚(mélange poisson)和肉(mélange viande)的色彩繽紛混合香料,煮好的食物香味四溢,讓我狠得意地誤以為自己是大廚,木架上擺滿了從世界各地運來的罐頭、蜂蜜、果醬們,還有一大袋一大袋有的我根本不知道是什麼的堅果、像吊燈那樣懸吊著的乾燥食物和香腸、多種選擇的水果乾和油亮亮的糖漬水果等等繁多不及備載。不小心在Youtube上看到法國第一電視臺TF1介紹IZRAEL的新聞片段,聽不懂法文也可以看看像是進了阿里巴巴的寶庫那樣驚人的小店鋪和1947年就在這裡的和藹白色大鬍子老主人。







Hotel de BeauvaisNO.68 Hôtel de Beauvais這座掛滿了奇怪驚訝人頭浮雕像的建築現在其實是很嚴肅的巴黎上訴法院(Cour administrative d'appel de Paris),這裡的故事是這樣開始的:Catherine Bellier是個不但長得醜還是獨眼的皇后女僕,受到皇后的厚愛,安排徐娘半老的她在羅浮宮Louvre(當時還是皇室宮殿)不小心巧遇當時小小年 紀的LouisXIV ,然後教導他轉大人的實作性質性教育,作為對她的回報,皇后請皇家御用建築師把十三世紀的修道院改建成這 座豪宅送給她(嵌在牆上的裝飾頭像有一枚是她的樣子),還安排她嫁給小城Beauvais的大商人,但這個有錢的老女人直到老Catherine Bellier.pngHotel de Beauvais-Mozart死都很女權自主地享受著養小白臉們的樂趣;Hôtel de  Beauvais後來租給德國南部Bayern的大使,他接待了七歲的Mozart,小神童就在這裡住了五個月,舉辦了他美妙的演奏會。我喜愛巴黎奇異的點之一就像這樣:在空間的交錯裡遇上我迷戀著的人們,就踏在同一塊土地上,呼吸著空氣裡或許還留有的一絲靈魂,仿佛距離這些美好得像純屬虛構的人物近了一些,盡管那已經是好幾百年前的存在了。




繼續沿著Rue François Miron走就繞了一圈回到剛剛出發的地鐵站Saint-Paul,接著要穿過城堡花園到瑪黑的中心地帶➜

5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哈哈
我是Bill
你什麼時候會回來呀
我和Tom都很想念你呀

匿名 提到...

你會不會想用小說方式去寫你的歷險記…說不定會蠻不一樣的。有天來個一篇如何?…:P

你提到的手寫,我到是一直有印像曾經看過一篇關於現代生活人們使用手寫跟電子郵件的文章─《Is Chinese Handwriting in danger?》結果…它用最後一句話回應這個問題:"This is the natural trend of [society's] progress. You use your hands less, but you use your brains more."

還有喔!你的新玩意有點不親切,不太容易上手。而且這樣可能有點含糊,須要找尋那個照片對上哪個No.幾號的感覺。還是我沒弄清楚?

對了對了,第一照片是啥意思啊?是他太帥了嗎?Le Marais 這個地區跟他的關係是?

最後,逛了那麼多的地方,有天回來的話,記得別忘了帶禮物,哈…

Rea 提到...

哈哈,比爾跟湯姆,真是多虧了閔老師幫你們取了這麼哥倆好的英文名字(你們還有回去看她嗎,不知道她好不好)。
我很快就要滾回去臺灣了,滾到了再通知你們:D

Rea 提到...

寫完瑪黑可能就無法再寫巴黎的散步了,這次真的要離開了。

至於那個新玩意兒,本來是為了解決排版問題的(你現在看還是七八亂糟嗎?),文字跟圖要分開看似乎真的有些不方便,可是整個可以放大,可以全螢幕看,可以看到很多細節,我覺得狠厲害欸。

第一張照片是以巴黎不同區域為主題的短篇集合電影Paris,Je T'aime裡Gus Van Sant的瑪黑,後面的背景是Place des Vosges(下一篇就會走到了,敬請期待:P),那是我2006到巴黎看的第一部電影,有機會我會好好寫一下它,以緬懷那個美好的夏天。

btw,do you really think we use our brains more?

匿名 提到...

你最後的問句,我後來想這個討論的範疇太廣泛了,就科學角度可能又沒完沒了且我去談也不正確。而且好像不是我們該去了解的。不過你倒是提醒了我,對於現在資訊全面開通的世界,怎麼去篩選對自己有用的資訊,又或者冷靜分析判斷。人們常遺忘了這點。我也是!

(自以為正經…哈)